Login
欢迎访问考试集-www.kaoshiji.cn 考试集,让考试更简单!懂考试,更懂你!
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

第11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
更新时间: 2025-08-05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

试卷页数】:共55页/预览前10页

试卷大小3.69M

下载方式】:百度网盘

 提 取 码】:8gqh

下载地址】:https://www.kaoshiji.cn/312347xlx/974.html


教材名称: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

主编:林崇德

出版社:人民教育出版社

版次:2018年5月

ISBN:9787107323409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·

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

一、精准匹配教材,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

二、题库核心优势

一、单项选择题(60题)

二、多项选择题(40题)

三、判断题(40题)

四、填空题(40题)

五、名词解释题(40题)

六、简答题(40题)

七、论述题(15题)

八、材料分析题(5题)

 

 

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

一、精准匹配教材,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

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,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,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。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,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。

二、题库核心优势 

1.题量丰富,解析详尽 

每章独立题库,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。每题均附标准答案+逐题解析,深入剖析考点,帮助学生举一反三。  

2.灵活下载,多端适配  

支持题库下载,满足打印、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,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,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。  

3. 智能功能,高效提分  

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,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。限时自测,还原真实考试环境,提升应试能力。  

考试集官网[www.kaoshiji.cn]下载试题

关注微信公众号:百业先生,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第11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(图1)

扫一扫,码上刷题

考试集,让学习更简单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第十一章试卷-章节练习

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

第一节 老龄、老化与发展

第二节 成年晚期的认知

第三节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

第四节 成年晚期的个性和社会性

第五节 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和长寿心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一、单项选择题(60题)

1.关于成年晚期心理发展的理论观点,下列描述正确的是?

A.老年期丧失观强调个体在整个成年期持续获得新能力 

B.毕生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仅受年龄因素单向影响

C.毕生发展观主张发展是终生、多维且可塑的    

D.老年期丧失观认为老化是潜能不断实现的过程

答案C

解析:毕生发展观认为发展贯穿一生(终生性),涉及认知、社会性等多领域(多维性),且可通过干预调整(可塑性)。A项错误,丧失观强调功能减退;B项错误,毕生观反对单向决定论;D项错误,丧失观聚焦衰退而非潜能实现。

2.成年晚期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中,最普遍的表现是?

A.味觉灵敏度显著上升          B.视觉暗适应能力增强

C.听觉高频音识别能力下降      D.痛觉阈值明显降低

答案C

解析:老年人听觉退行性变化以高频音损失最典型(如听不清鸟鸣声)。A项错误,味觉灵敏度通常下降;B项错误,暗适应能力减弱;D项错误,痛觉阈值常升高而非降低。

3.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素是?

A.经济水平是唯一决定性因素    B.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质量

C.子女数量与居住距离          D.体能状态完全支配幸福感

答案B

解析:研究表明,社会支持(如亲友关系、社区参与)是影响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核心因素。A、D项过于绝对,经济与健康是重要因素但非唯一;C项中子女数量并非关键,关系质量更重要。

4."主动参与兴趣活动以抵抗衰老焦虑"的老年人,最符合哪种个性适应类型?

A.防御型——否认年龄限制并维持高强度活动    B.被动依赖型——将决策权完全移交他人

C.整合良好型——灵活调整目标与生活方式      D.冷漠型——对生活丧失兴趣与参与感

答案A

解析:防御型老年人通过持续活跃行为(如坚持工作、兴趣活动)回避对老化的恐惧,符合题干描述。B项被动依赖型表现为退缩顺从;C项整合型为主动适应而非抵抗;D项冷漠型缺乏参与动机。

5.临终老年人通过回顾人生历程获得平静,这种心理过程称为?

A.认知重构    B.去自我中心化

C.生命回顾    D.社会比较

答案C

解析:生命回顾(Life Review)是老年人整合人生经历、评估意义以获得接纳感的心理过程,是面对死亡的重要适应机制。A项指改变认知评价方式;B项涉及视角转换;D项是通过与他人比较获得自我评价。

6.关于成年晚期记忆变化的典型特征,正确的是?

A.外显记忆衰退程度显著大于内隐记忆    B.语义记忆受损程度高于情景记忆

C.短时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扩大        D.记忆加工速度较青年期明显提升

答案A

解析:老年人外显记忆(如回忆事实)比内隐记忆(如技能操作)更易衰退,符合"记忆双系统理论"。B项错误,情景记忆(如个人经历)比语义记忆(如知识概念)衰退更明显;C项短时记忆容量通常减小;D项加工速度普遍减慢。

7.成年晚期思维"辩证性"增强的核心表现是?

A.严格遵循形式逻辑规则进行推理    B.对复杂问题追求唯一答案

C.能整合矛盾信息并接受多角度观点    D.决策时完全依赖既往经验模式

答案C

解析:辩证思维指协调矛盾、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,是老年思维积极变化的体现。A项是青年期形式思维特点;B项与老年人认知灵活性不符;D项"完全依赖经验"属于思维刻板化表现。

8.我国老年人情绪情感"适应性调节"的典型策略是?

A.放大负性事件的情绪反应以获取关注    B.主动回避社交活动减少情绪波动

C.优先关注积极信息并降低情绪目标    D.要求他人完全配合自身情绪需求

答案C

解析:老年人常通过"注意偏向积极刺激"(如关注愉快经历)和"目标调整"(如降低期望)实现情绪优化,符合SOC理论的选择性优化补偿机制。A、B、D项均属适应不良策略。

9.影响成年晚期自我概念"时间维度"变化的关键因素是?

A.生理年龄成为自我评价的首要标准    B.未来时间知觉缩短导致更关注当下

C.社会角色丧失弱化自我连续性感知    D.认知衰退迫使自我概念转向抽象化

答案B

解析:老年人感知到未来时间有限(Future Time Perspective缩窄),会更重视当前情感体验而非长远目标。A项自我概念具有多维性;C项角色丧失影响社会自我而非时间维度;D项自我概念可能更具体而非抽象。

10."生命不息,活动不止"原则的心理学依据是?

A.活动理论——维持活动水平是晚年满足感基础    B.脱离理论——减少活动有益于心理适应

C.持续理论——活动模式必须与中年期完全一致    D.补偿理论——放弃活动可激发其他潜能

答案A

解析:活动理论主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才能获得晚年幸福感。B项脱离理论主张主动退出社会;C项"完全一致"不符合老年人活动调整需求;D项与题干原则相悖。

11.老年期丧失观的核心主张是?

A.老化是潜能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          B.心理发展随年龄增长呈现单向下滑趋势

C.个体通过补偿机制可完全抵消功能衰退    D.社会环境对发展的影响超越生物学因素

答案B

解析:丧失观强调老年期以身心功能普遍退化为特征(单向衰退论)。A、C项是毕生发展观观点;D项未体现丧失观对生物老化的侧重。

12.老年人视觉退行性变化的典型表现是?

A.晶状体弹性增强导致近视加深    B.视杆细胞功能提升改善暗视觉

C.视野中央区比边缘区更易受损    D.对蓝绿色谱的辨识能力显著上升

答案C

解析:老年黄斑变性等病变常先影响中央视野。A项错误,晶状体硬化导致远视;B项视杆细胞功能下降致夜视困难;D项蓝绿色谱辨识力下降最明显(短波长光敏感度降低)。

13.退休初期心理适应的关键准备是?

A.彻底切断与原职业相关的社会联系    B.将家庭经济决策权完全移交子女

C.提前规划替代性社会角色与活动      D.大幅降低日常活动强度以保存精力

答案C

解析:教材强调通过角色重构(如社区志愿者、兴趣团体)实现平稳过渡。A项易导致社会隔离;B项削弱自主性;D项违背"活动原则"。

14.成年晚期自我概念变化最显著的维度是?

A.社会自我——因角色丧失而趋于模糊    B.身体自我——对衰老体征的接纳度上升

C.理想自我——目标设定更具挑战性      D.道德自我——伦理标准出现实质性降低

答案B

解析:老年人需重新评估身体能力与形象(如接受行动迟缓)。A项社会自我可通过新角色重建;C项理想自我更趋现实;D项道德自我通常稳定。

15.降低老年人死亡焦虑的有效心理策略是?

A.回避一切与死亡相关的讨论    B.将自我价值完全寄托于子女成就

C.否认生命有限性的客观事实    D.通过生命回顾整合人生意义

答案D

解析:生命回顾(整合人生经历)可促进死亡接纳。A、C项属逃避策略,加剧焦虑;B项易因代际分离产生价值危机。

16.毕生发展观解释老年认知变化的关键原则是?

A.可塑性——通过训练可部分补偿认知衰退    B.普遍衰退——所有认知域同步匀速退化

C.社会时钟——发展必须符合年龄规范期望    D.遗传主导——老化进程由基因完全决定

答案A

解析:毕生发展观强调老年认知仍具可塑性(如记忆训练改善效果)。B项是丧失观观点;C项"社会时钟"理论侧重社会期望;D项忽视环境交互作用。

17.老年人记忆"舌尖现象"的实质是?

A.内隐记忆提取失败    B.语义存储的系统性损坏

C.信息编码深度不足    D.暂时性元记忆监控失误

答案D

解析"舌尖现象"指暂时无法回忆熟知信息但知道其存在,是元记忆(对记忆过程的监控)暂时性失调,而非记忆存储本身损坏(A、B错误)。C项编码深度影响长期存储但非此现象主因。

18.提升我国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优先干预策略是?

A.组织竞技性体育比赛强化体能竞争    B.建立代际数字鸿沟消除的强制培训

C.发展邻里互助组织增强社会支持网    D.推广高风险理财增加经济自主性

答案C

解析:实证研究显示社会支持网络(尤其邻里互助)对资源有限的农村老人幸福感提升效应显著。A项忽视老年人活动偏好;B项"强制"可能引发抗拒;D项高风险理财不符合老年心理特点。

19."怀旧疗法"对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机制主要是?

A.强化未来时间导向以延缓死亡焦虑    B.通过回顾成就巩固自我连续性感知

C.抑制负面情绪体验的生理唤醒水平    D.替代现实社交缺失的虚拟互动补偿

答案B

解析:怀旧疗法通过整合人生经历(强化"过去的我"与"现在的我"的连接),提升自我认同感和生命意义感(教材P342自我连续性理论)。A项怀旧聚焦过去而非未来;C、D项非核心机制。

20.临终老人心理关怀的核心原则是?

A.鼓励完全依赖医疗人员决策          B.回避谈论死亡以维持积极情绪

C.尊重个人意愿与未完成事务处理权    D.要求家属全程隐瞒病情真实状况

答案C

解析:坦然面对死亡需尊重老人自主性(如遗嘱安排、道别仪式),符合"善终"心理需求。A、D项剥夺自主权;B项阻碍情绪表达。

21.老年人味觉退行性变化对情绪体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?

A.因味觉迟钝而普遍出现重度抑郁    B.食物偏好转向极端刺激性口味

C.餐饮社交愉悦度降低引发孤独感    D.自主放弃进食导致营养不良

答案C

解析:味觉衰退会削弱进食乐趣,间接影响以餐饮为纽带的社交活动情绪价值(跨认知与情绪节)。A项"普遍重度抑郁"过度推论;B项部分老人可能调整口味但非必然;D项属极端案例。

22.采用"外部辅助工具"改善记忆的策略主要补偿?

A.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功能    B.内隐记忆的自动化提取能力

C.长时记忆存储的生物学衰退    D.元记忆监控中的控制功能

答案D

解析:记事本、提醒器等通过外部支持替代内部监控(元记忆控制成分),符合补偿性策略(教材P328)。A项工作记忆需内部训练;B项内隐记忆无需辅助工具;C项存储衰退不可逆。

23.影响城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突出矛盾是?

A.经济保障水平与医疗支出不匹配    B.社会高期待与角色边缘化的冲突

C.独立居住需求与情感支持缺失      D.数字技能优势与实体服务萎缩

答案C

解析:研究显示空巢老人常面临"渴望自主"与"情感联结需求"的双重压力(本土化研究重点)。A项医疗保障更影响农村老人;B项角色冲突非空巢专属;D项数字技能并非普遍优势。

24.老年期自我概念"自主性"维度的典型变化趋势是?

A.因身体依赖增强而完全丧失    B.从行为自主转向情感自主

C.随年龄增长线性上升          D.被社会角色变化直接决定

答案B

解析:老年人可能减少行为控制(如让子女决策),但强化情感自主(如坚持价值观),体现适应性调整。A项"完全丧失"错误;C项非线性变化;D项自我概念具主体性。

25."保持人际关系"促进长寿的核心机制是?

A.社会压力源完全消除    B.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降低

C.经济资源共享最大化    D.替代医疗护理的直接作用

答案B

解析:积极社交通过下调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延缓生理衰老(心理卫生节长寿机制)。A项人际关系可能含压力;C、D项属间接效益非核心机制。

26.老年期思维"实用性"增强的关键表现是?

A.严格按抽象逻辑规则解决假设问题    B.在熟悉情境中高效运用经验策略

C.追求理论创新而忽略实际成本        D.完全回避需要快速决策的任务

答案B

解析:老年人更擅长调用经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(如医疗决策),体现晶体智力优势。A项是青年期抽象思维特点;C项不符合老年人实用导向;D项属适应不良。

27.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子女关系的典型特征是?

A.幸福感与子女经济供养强度正相关    B.情感联结质量比同住形式更重要

C.要求子女每日当面问候才能满足      D.孙辈教育介入程度决定幸福水平

答案B

解析:实证表明"情感亲密性"(如电话关怀)比"同住"或"经济支持"对幸福感影响更大(本土化研究)。A项经济供养有阈值效应;C、D项属个体化需求非普适规律。

28."被动依赖型"老年人个性适应的主要风险是?

A.因过度活跃引发身心耗竭    B.因社会退缩加速认知衰退

C.因固执己见破坏家庭关系    D.因否认衰老延误医疗干预

答案B

解析:被动依赖型表现为活动减少与社会疏离,易导致"用进废退"式认知功能下降。A项属防御型风险;C项与冷漠型相关;D项属装甲型特征。

29.老年期"时间回溯"现象指?

A.将近期事件感知为遥远过去    B.高估久远事件的发生时间

C.混淆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      D.丧失对时间流逝的觉察力

答案A

解析:时间压缩现象指主观上将新近事件归为"很久以前",是源记忆衰退的典型表现。B项为后向telescoping错误;C项属时序记忆混乱;D项为时间知觉障碍。

30.实现"坦然面对死亡"最关键的认知调节是?

A.坚信医学能无限延长寿命    B.将死亡视为生命自然终结

C.转移注意力彻底回避思考    D.强调个体对死亡的掌控力

答案B

解析:接纳死亡作为生命周期的必然环节,符合发展连续性理念。A、D项属非理性信念;C项回避策略加剧焦虑。

31.毕生发展观强调"发展情境论"在老年期的体现是?

A.生理老化进程完全由遗传程序决定    B.认知衰退速度与社会参与度呈负相关

C.个体-环境匹配度决定适应水平       D.情绪调节能力随年龄必然线性下降

答案C

解析:发展情境论主张发展是个体与环境动态交互的结果(如适老环境改造可提升功能)。A项否定环境作用;B项"负相关"表述绝对化;D项不符合情绪调节能力可能稳定的研究结论。

32.老年人源记忆衰退最易导致?

A.无法习得新技能操作程序       B.混淆信息获取背景与真实性

C.语义知识网络提取效率降低    D.内隐学习能力系统性丧失

答案B

解析:源记忆指对信息背景(如时间、地点)的记忆,衰退会引发"真假信息混淆"(如误将谣言当新闻)。A项涉及程序性记忆;C项属语义记忆;D项内隐记忆相对保留。

33.我国老年人"隔代抚养"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常表现为?

A.因育儿观念冲突必然降低幸福感    B.通过家庭角色重构获得价值感

C.需完全牺牲个人兴趣才能维持      D.与子女经济回报呈等比增长关系

答案B

解析:研究显示适度隔代抚养可通过"被需要感"提升幸福感(角色适应理论),但过度投入可能产生压力。A项"必然降低"过于绝对;C项"完全牺牲"非必需条件;D项忽视情感价值。

34.老年期自我概念"社会比较维度"的适应性转变是?

A.仅与年轻群体比较激发竞争意识    B.转向下行比较维持自尊

C.彻底放弃所有社会比较行为        D.要求他人持续提供优越性反馈

答案B

解析:老年人常采用下行比较(如比健康更差者)减少自尊威胁。A项上行比较易导致挫败;C项不符合社会性本质;D项属外部依赖。

35."退休准备"中最重要的心理能力培养是?

A.抑制所有工作相关思维的反刍          B.将职业身份完全转化为家庭身份

C.发展多维度自我定义以抵抗角色丧失    D.降低活动水平以提前适应衰老节奏

答案C

解析:建立多元身份(如志愿者、兴趣爱好者)可缓冲职业角色终止的冲击。A项思维抑制适得其反;B项"完全转化"导致新失衡;D项违背积极老化原则。

36.老年期听觉理解困难的关键干预策略是?

A.要求对话者持续提高音量        B.避免参与多人交流情境

C.改善语境线索与降低背景噪音    D.完全依赖助听器扩音功能

答案C

解析:老年人言语辨识度下降主因在声音过滤能力衰退,提供清晰语境(如面对面交流)比单纯增音量更有效。A项易造成听觉损伤;B项加剧社会隔离;D项助听器需配合沟通策略优化。

37.老年抑郁情绪与正常哀伤的鉴别要点是?

A.是否因具体丧失事件引发    B.自我价值感持续贬低与绝望感

C.流泪频率超过每日三次      D.亲属安慰后症状能否暂时缓解

答案B

解析:持久性自我否定(如"我没用")和绝望感是抑郁核心特征,哀伤则保留自尊。A项两者皆可由丧失引发;C、D项非诊断标准。

38.社区"时间银行"互助模式最能提升老年人的?

A.感觉阈限生理指标    B.工具性社会支持感知度

C.情节记忆提取速度    D.抽象推理测试成绩

答案B

解析:时间银行(服务兑换积分制)通过提供可控的帮助他人机会,增强"老有所用"的工具性支持感(心理卫生节人际关系机制)。A、C、D项与社交干预无直接关联。

39.老年人面对丧偶危机的适应性应对是?

A.立即清理遗物避免触景生情    B.将自我价值全部寄托于子女

C.在怀念与新生计间寻找平衡    D.拒绝谈论逝者以加速遗忘

答案C

解析:整合性哀伤(Integrative Grief)允许适度怀念同时建立新生活节奏(教材P342个性适应)。A、D项属回避策略;B项易导致代际关系压力。

40.优化养老机构心理环境的首要原则是?

A.统一作息消除个体差异         B.最大化隐私空间减少互动

C.提供自主选择的生活控制权     D.严格分级护理明确依赖关系

答案C

解析:维持控制感(如自主安排活动、饮食)是晚年心理卫生核心需求。A项剥夺自主性;B项违背社交需求;D项强化"被照料者"角色。


下载详情底部广告位

文章评论

加载中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