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2/347心理学
【试卷页数】:共57页/预览前10页
【试卷大小】:3.82M
【下载方式】:百度网盘
【 提 取 码】:xr6y
【下载地址】:https://www.kaoshiji.cn/312347xlx/969.html
教材名称: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
主编:林崇德
出版社:人民教育出版社
版次:2018年5月
ISBN:9787107323409
目·录
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
一、精准匹配教材,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
二、题库核心优势
一、单项选择题(60题)
二、多项选择题(40题)
三、判断题(40题)
四、填空题(40题)
五、名词解释题(40题)
六、简答案题(40题)
七、论述题(15题)
八、材料分析题(5题)
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
一、精准匹配教材,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
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,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,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。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,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。
二、题库核心优势
1.题量丰富,解析详尽
每章独立题库,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。每题均附标准答案+逐题解析,深入剖析考点,帮助学生举一反三。
2.灵活下载,多端适配
支持题库下载,满足打印、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,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,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。
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,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。限时自测,还原真实考试环境,提升应试能力。
考试集官网[www.kaoshiji.cn]下载试题
关注微信公众号:百业先生,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扫一扫,码上刷题
考试集,让学习更简单!
第六章试卷-章节练习
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
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
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
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
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
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
一、单项选择题(60题)
1.以下关于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描述,正确的是:
A.3岁时大脑皮层功能区域已完全分化 B.神经纤维髓鞘化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
C.6岁幼儿的脑重量已达到成人水平的120% D.婴儿出生时所有神经纤维均已完成髓鞘化
答案:B
解析:神经纤维髓鞘化是脑内结构成熟的重要指标,其作用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(参考搜索结果中关于髓鞘化的描述)。选项A错误,因皮层功能区域分化是逐渐完成的,并非3岁完全分化;选项C错误,6岁时脑重量约为成人的90%;选项D错误,髓鞘化在出生后1-2年内逐步完成,而非出生时已完成。
2.根据经典游戏理论,认为“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”的是:
A.霍尔的复演说 B.席勒-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
C.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 D.彪勒的机能快乐说
答案:C
解析: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强调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本能练习(参考搜索结果中游戏理论的分类)。选项A主张游戏复演人类祖先活动,选项B认为游戏是发泄过剩精力,选项D强调游戏追求身心愉快,均与题干描述不符。
3.3-6岁儿童词汇发展的核心特点是:
A.词汇量年增长率稳定在10%-20% B.虚词使用频率高于实词
C.词汇量迅速增加,6岁时可达3000-4000个 D.对词义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特征,无法掌握多义词
答案:C
解析:3-6岁是词汇快速增长期,6岁时词汇量可达3000-4000个(参考搜索结果中词汇发展的数据)。选项A错误,年增长率实际为50%-60%;选项B错误,幼儿仍以实词为主;选项D错误,幼儿能初步理解多义词。
4.幼儿记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:
A.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B.机械识记效果优于意义识记
C.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,且占主导地位 D.能主动运用组织性策略进行记忆
答案:C
解析:幼儿期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,且效果优于有意识记(参考搜索结果中关于识记意识性的描述)。选项A错误,有意识记发展薄弱;选项B错误,意义识记效果更优;选项D错误,组织性策略属于更高阶的记忆策略,幼儿阶段较少使用。
5.幼儿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是:
A.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形象 B.准确使用代词“我”表达愿望
C.开始出现自我评价能力 D.形成性别认同意识
答案:B
解析:掌握代词“我”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核心标志(参考搜索结果中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描述)。选项A属于自我感觉阶段(1岁前);选项C和D为3岁后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表现,非萌芽阶段特征。
6.关于幼儿大脑皮层功能区域分化的描述,正确的是:
A.出生时各功能区已完全分化,无需后续发展 B.运动区与感觉区的分化晚于联合区的分化
C.分化过程使得不同脑区能够执行更专门化的功能 D.分化完成后,各功能区可独立运作且互不影响
答案:C
解析:大脑皮层功能区域的分化是逐渐完成的,其作用是使不同脑区执行更专门化的功能(参考搜索结果中关于皮层分化的描述)。选项A错误,分化需持续至学龄期;选项B错误,运动区与感觉区分化较早;选项D错误,各功能区通过神经联系协同工作。
7.根据皮亚杰的游戏理论,象征性游戏主要出现在:
A.感知运动阶段 B.前运算阶段
C.具体运算阶段 D.形式运算阶段
答案:B
解析:象征性游戏是前运算阶段(2-7岁)的典型特征,反映儿童通过符号替代进行假装活动(参考搜索结果中游戏发展与认知阶段的对应关系)。选项A对应的是练习性游戏,选项C、D涉及的游戏类型已超出幼儿期范围。
8.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核心表现之一是:
A.2岁时开始使用简单句,3岁后复合句占比超过50% B.句子长度随年龄增长呈线性下降趋势
C.疑问句、否定句等复杂句式在4-5岁时逐渐增多 D.语序错误在5岁时完全消失
答案:C
解析:4-5岁幼儿开始掌握疑问句、否定句等复杂句式,语法结构日趋完善(参考搜索结果中语法发展的阶段特征)。选项A错误,3岁后复合句占比约30%;选项B错误,句子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;选项D错误,语序错误在学龄期仍可能存在。
9.幼儿思维发展的典型特点是:
A.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,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B.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,依赖具体表象进行判断
C.思维具有可逆性,能理解守恒概念 D.能够主动运用分类、归纳等思维策略
答案:B
解析: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,需依赖具体表象和直观经验(参考搜索结果中幼儿思维发展的描述)。选项A错误,抽象逻辑思维在学龄期才开始发展;选项C、D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,超出幼儿期范围。
10.关于幼儿性别认同发展的正确描述是:
A.2岁前已能明确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性别
B.3-4岁能够稳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性别,但存在刻板印象
C.5-6岁性别角色行为完全符合社会规范,无个体差异
D.性别认同发展仅受生物因素影响,与环境无关
答案:B
解析:3-4岁幼儿能稳定识别性别,但可能认为性别可通过外表改变,且存在刻板印象(参考搜索结果中性别认同的发展阶段)。选项A错误,性别识别能力在3岁左右形成;选项C错误,性别角色行为存在个体差异;选项D错误,性别认同受生物与环境共同影响。
11.关于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,正确的描述是:
A.主要通过规则游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B.象征性游戏能直接提升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
C.合作游戏有助于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D.游戏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仅体现在认知领域
答案:C
解析:合作游戏要求幼儿与同伴协商、分工,从而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(参考搜索结果中游戏对心理发展的意义)。选项A错误,规则游戏主要发展的是规则意识和执行力;选项B错误,象征性游戏的核心是符号替代能力;选项D错误,游戏对认知、情感、社会性均有促进作用。
12.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典型特征是:
A.3岁前已能完整讲述复杂故事
B.4岁时开始出现连贯性表达,但仍依赖具体情境
C.5-6岁能准确使用所有语法规则,表达完全成人化
D.口语发展速度与词汇量增长呈负相关
答案:B
解析:4岁左右幼儿口语表达从情境性向连贯性过渡,但仍需依赖具体情境支持(参考搜索结果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阶段)。选项A错误,3岁前以单词句和简单句为主;选项C错误,5-6岁仍可能出现语法错误;选项D错误,口语发展与词汇量增长正相关。
13.幼儿记忆策略发展的突出表现是:
A.主动运用复述策略巩固记忆内容 B.经常使用分类或组织策略提高记忆效率
C.依赖机械重复而非理解意义进行识记 D.能通过自我提问监控记忆过程
答案:C
解析:幼儿期记忆策略以机械重复为主,对意义的理解和主动策略运用能力较弱(参考搜索结果中幼儿记忆策略的特点)。选项A错误,复述策略在学龄期才逐渐发展;选项B错误,分类策略属于更高阶的记忆策略;选项D错误,元记忆监控能力在学龄后期形成。
14.幼儿情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:
A.能通过面部表情准确表达所有基本情绪 B.情绪表达逐渐从生理需要转向社会性需要
C.3岁前已能完全控制冲动性情绪反应 D.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复杂性与成人无差异
答案:B
解析:幼儿情感发展的社会化体现在情绪表达从满足生理需求(如饥饿)转向适应社会情境(如分享玩具时的快乐)(参考搜索结果中情感社会化的描述)。选项A错误,复杂情绪(如羞耻感)需更晚发展;选项C错误,情绪控制能力在学龄期仍需发展;选项D错误,情感体验的复杂性低于成人。
15.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,幼儿侵犯行为的习得主要通过:
A.直接强化 B.替代性强化
C.自我强化 D.遗传因素决定,与环境无关
答案:B
解析: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,幼儿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后果(如被奖励或惩罚)形成侵犯行为(参考搜索结果中社会学习理论对侵犯行为的解释)。选项A错误,直接强化是行为主义观点;选项C错误,自我强化在幼儿期尚未充分发展;选项D错误,侵犯行为受生物与环境共同影响。
16.幼儿神经纤维髓鞘化进程的主要作用是:
A.增加脑细胞数量 B.提升神经信号传递速度与准确性
C.促进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完全分化 D.决定幼儿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
答案:B
解析:神经纤维髓鞘化通过包裹神经轴突形成髓鞘,显著提高神经信号传递的速度与准确性(参考搜索结果中关于髓鞘化功能的描述)。选项A错误,髓鞘化不增加脑细胞数量;选项C错误,皮层功能区分化由神经突触修剪主导;选项D错误,个体差异受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。
17.根据帕滕的游戏分类,6岁幼儿最可能参与的游戏类型是:
A.单独游戏 B.平行游戏
C.联合游戏 D.合作游戏
答案:D
解析:6岁幼儿处于合作游戏阶段,能通过协商、分工完成共同目标(参考搜索结果中游戏类型的年龄特征)。选项A、B为3岁前典型;选项C多见于4-5岁。
18.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是:
A.2岁开始使用双词句 B.3岁后复合句占比超过简单句
C.4岁掌握所有基本语法规则 D.5岁能主动修正语法错误
答案:A
解析:2岁左右幼儿从单词句过渡到双词句(如“妈妈抱”),标志着语法结构的初步组合能力(参考搜索结果中语法发展的阶段特征)。选项B错误,3岁后复合句占比约30%;选项C、D错误,语法规则的完全掌握需至学龄期。
19.幼儿“具体形象思维”的核心特征是:
A.依赖具体表象进行判断,难以理解抽象概念 B.能通过逻辑推理解决假设性问题
C.思维具有可逆性,能理解守恒关系 D.主动运用分类、归纳等思维策略
答案:A
解析:具体形象思维依赖具体表象(如实物、图片)进行判断,难以处理抽象概念(参考搜索结果中幼儿思维特点的描述)。选项B、C、D均为具体运算阶段(7岁后)的特征。
20.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:
A.先天遗传倾向 B.父母直接教授分享规则
C.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后果 D.物质奖励强化帮助行为
答案:C
解析: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,幼儿通过观察他人(如同伴或成人)的亲社会行为及其获得的积极后果(如表扬),从而模仿学习(参考搜索结果中亲社会行为习得的解释)。选项A错误,生物因素提供基础但非主导;选项B、D错误,直接教导与奖励强化效果有限。
21.幼儿期脑重量增长的关键特点是:
A.3岁时脑重量已达到成人水平 B.5-6岁脑重量增长速度超过婴儿期
C.脑重量增长主要依赖神经细胞增殖 D.7岁时脑重量约为成人的90%
答案:D
解析:幼儿期脑重量增长速度放缓,7岁时约为成人的90%(参考搜索结果中脑重量发展的年龄特征)。选项A错误,3岁时仅达约80%;选项B错误,婴儿期(0-1岁)增长最快;选项C错误,脑重量增长主要依赖神经细胞体积增大而非增殖。
22.根据斯米兰斯基的游戏分类,角色游戏主要发展幼儿的:
A.运动协调能力 B.规则意识与逻辑推理能力
C.社会角色认知与换位思考能力 D.艺术创造力与审美能力
答案:C
解析:角色游戏通过模拟社会角色(如医生、教师),促进幼儿对角色职责的理解及换位思考能力(参考搜索结果中游戏类型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)。选项A对应运动游戏,选项B对应规则游戏,选项D对应创造性游戏。
23.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典型错误是:
A.2岁前频繁使用否定句 B.3岁时出现“电报句”
C.4岁后仍常出现语序颠倒 D.5岁能完全掌握被动语态
答案:C
解析:4岁后幼儿虽语法能力提升,但仍可能因具体形象思维限制出现语序错误(参考搜索结果中语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)。选项A错误,否定句在3岁后逐渐增多;选项B错误,“电报句”是2-3岁正常现象;选项D错误,被动语态掌握需至学龄期。
24.幼儿“自我中心思维”在知觉发展中的典型表现是:
A.认为月亮会跟随自己移动 B.无法区分左右方位
C.认为所有物体都有生命 D.依赖触觉而非视觉判断形状
答案:A
解析:自我中心思维导致幼儿认为自己的视角是世界的中心(如认为月亮跟随自己移动),这一现象在皮亚杰的“三山实验”中得到验证(参考搜索结果中幼儿知觉发展的特点)。选项B是空间知觉未成熟的表现,选项C属于泛灵论,选项D是知觉整合能力不足。
25.幼儿性别刻板印象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是:
A.3岁前认为性别可通过外表改变 B.4岁后坚持“男孩不能玩娃娃”
C.5岁能理解性别恒常性 D.6岁完全接受社会性别角色规范
答案:B
解析:4岁后幼儿开始形成严格的性别刻板印象,认为性别相关行为(如玩具选择)具有固定规则(参考搜索结果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阶段)。选项A错误,性别恒常性在3岁后形成;选项C错误,性别恒常性指理解性别不随外表改变;选项D错误,刻板印象的完全接受需至学龄期。
26.幼儿神经系统中,负责计划、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的主要区域是:
A.枕叶 B.顶叶
C.颞叶 D.额叶
答案:D
解析:额叶是大脑皮层中负责高级认知功能(如计划、决策、情绪调节)的核心区域,其功能在幼儿期随皮层分化逐渐完善(参考搜索结果中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分工)。选项A(枕叶)主导视觉处理,选项B(顶叶)主导躯体感觉,选项C(颞叶)主导听觉与语言理解。
27.幼儿从练习性游戏向象征性游戏过渡的典型年龄是:
A.1-2岁 B.2-3岁
C.3-4岁 D.4-5岁
答案:B
解析:2-3岁幼儿开始通过象征性游戏(如用积木当电话)表现对现实的理解,标志着游戏从动作导向转向符号思维(参考搜索结果中游戏类型的年龄特征)。选项A为感知运动阶段,选项C、D为合作游戏发展阶段。
28.幼儿口语表达中“电报句”大量出现的年龄是:
A.1.5-2岁 B.2.5-3岁
C.3.5-4岁 D.4.5-5岁
答案:B
解析:2.5-3岁幼儿因词汇量有限且语法能力不足,常省略虚词形成电报句(参考搜索结果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阶段)。选项A为单词句阶段,选项C、D为连贯性表达发展阶段。
29.幼儿记忆发展中,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的典型关系是:
A.无意识记效果显著优于有意识记 B.有意识记效果逐渐超过无意识记
C.两者效果随年龄增长趋于一致 D.无意识记仅在3岁前占主导
答案:A
解析:幼儿期无意识记因依赖直观情境且无需主动努力,效果显著优于有意识记(参考搜索结果中记忆策略的特点)。选项B错误,有意识记主导需至学龄期;选项C、D错误,无意识记主导地位贯穿整个幼儿期。
30.幼儿理解“男孩长大后还是男孩,不会变成女孩”所反映的心理发展是:
A.性别认同 B.性别刻板印象
C.性别恒常性 D.性别角色认知
答案:C
解析:性别恒常性指理解性别不随外表、行为或时间改变,通常在3岁后形成(参考搜索结果中性别认同的发展阶段)。选项A为知道自己性别,选项B为严格遵循性别规范,选项D为对性别角色的理解。
31.幼儿神经系统中,神经突触修剪的主要作用是:
A.增加神经细胞数量 B.消除冗余连接,提升神经网络效率
C.促进髓鞘化进程 D.决定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分化
答案:B
解析:神经突触修剪通过消除不常用的神经连接,保留并强化常用路径,从而优化神经网络效率(参考搜索结果中突触修剪的功能)。选项A错误,突触修剪不增加细胞数量;选项C错误,髓鞘化与突触修剪是独立进程;选项D错误,半球分化由遗传与早期经验共同决定。
32.幼儿从独自游戏转向平行游戏的关键年龄是:
A.1-2岁 B.2-3岁
C.3-4岁 D.4-5岁
答案:B
解析:2-3岁幼儿开始关注同伴活动,虽无直接互动,但通过模仿形成平行游戏(参考搜索结果中游戏类型的发展顺序)。选项A为独自游戏阶段,选项C、D为联合/合作游戏阶段。
33.幼儿口语表达中,3岁时最显著的特征是:
A.能完整讲述复杂事件 B.频繁使用疑问句与否定句
C.语法错误率达到峰值 D.依赖手势辅助表达
答案:B
解析:3岁幼儿因认知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,开始大量使用疑问句(如“为什么?”)和否定句(如“不要!”)(参考搜索结果中语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)。选项A错误,完整讲述需至4岁后;选项C错误,语法错误率在4岁后下降;选项D错误,手势辅助在2岁前更突出。
34.幼儿“自我意识情绪”开始出现的年龄是:
A.1.5-2岁 B.2.5-3岁
C.3.5-4岁 D.4.5-5岁
答案:C
解析:3.5-4岁幼儿逐渐理解社会评价标准,开始因符合/违反标准产生自我意识情绪(如因成功感到骄傲)(参考搜索结果中情感社会化的描述)。选项A、B为基本情绪(如快乐、愤怒)主导阶段;选项D为情绪调节能力发展阶段。
35.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典型表现是:
A.3岁前能准确区分男女厕所标识 B.4岁后坚持“女孩不能玩汽车”
C.5岁能理解性别跨时间稳定性 D.6岁完全摒弃性别刻板印象
答案:B
解析:4岁后幼儿形成严格性别角色认知,认为特定行为(如玩具选择)应符合性别规范(参考搜索结果中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阶段)。选项A错误,性别标识识别在3岁后发展;选项C错误,性别恒常性在3岁后形成;选项D错误,刻板印象在学龄期仍存在。
36.幼儿大脑可塑性的主要体现是:
A.脑重量在出生时已接近成人 B.神经突触数量在幼儿期持续增加
C.环境刺激对神经连接的重塑作用 D.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完全分化
答案:C
解析:大脑可塑性指环境刺激通过突触修剪和神经连接重组影响发展(参考搜索结果中神经可塑性的定义)。选项A错误,出生时脑重量仅约350克;选项B错误,突触数量在幼儿期后减少;选项D错误,半球功能分化是渐进过程。
37.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强调,象征性游戏的核心作用是:
A.通过动作释放过剩精力 B.模拟未来生活场景以准备生存技能
C.在“最近发展区”内促进认知发展 D.通过角色扮演满足被压抑的欲望
答案:C
解析: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在“最近发展区”内,通过社会互动促进认知发展(参考搜索结果中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观点)。选项A是精力过剩说,选项B是生活准备说,选项D是精神分析理论。
38.幼儿语音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是:
A.1岁前能区分所有语音 B.2岁后开始模仿成人发音
C.3岁能准确发出所有本族语音 D.4岁后语音意识显著提升
答案:C
解析:3岁幼儿基本掌握本族语音的发音规则,标志着语音发展的关键转折(参考搜索结果中语音发展的年龄特征)。选项A错误,婴儿期语音区分能力退化;选项B错误,模仿在1.5岁开始;选项D属于后期语音意识发展。
39.幼儿“具体形象思维”在问题解决中的典型表现是:
A.依赖具体实物操作,难以理解抽象关系 B.能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
C.主动运用分类、排序等策略 D.理解事物可逆性,如“A=B则B=A”
答案:A
解析:具体形象思维依赖具体实物操作,难以处理抽象关系(参考搜索结果中幼儿思维特点的描述)。选项B、C、D均为具体运算阶段(7岁后)的特征。
40.幼儿同伴关系中“受欢迎儿童”与“被拒绝儿童”的分类依据是:
A.社交地位与行为特征 B.攻击行为频率
C.亲社会行为多少 D.性别认同程度
答案:A
解析:同伴地位分类基于社交地位(如被接纳程度)和行为特征(如亲社会或攻击行为)(参考搜索结果中同伴关系的分类标准)。选项B、C是部分影响因素,选项D与同伴关系无直接关联。
下载地址
同类推荐
第11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第10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第9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第8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第7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第5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第4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第3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第2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第1章试卷《发展心理学(第三版)》林崇德主编教材-人民教育出版社-2018年5月-ISBN9787107323409-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
加入收藏